国清寺罗汉堂里的五百罗汉,或许很多市民都看过,那五百罗汉塑像雕刻工艺精细,光泽照人,形象逼真,法相庄严,栩栩如生。那么这五百罗汉雕像的设计者又是谁。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这就需要从我县一位老人说起。
王伟清,平桥镇张思村人,现年67岁。在日常生活中,王老先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在阳台上种种蔬菜养养花,或者一个人身背黄跨包,手拿相机,登九遮山,涉始丰溪,攀大雷山。晚上回到书房,立即铺开宣纸,沉湎在笔墨间。闲暇之余,帮人设计一下佛雕。王伟清说:“人到老年,许多活都需要年轻人去做了,我现在能做的就是把自己以前的资料收拾收拾,整理整齐留个念想。”王伟清一边说着,一边给记者看他设计的佛像图纸。只见这些画像惟妙惟肖,清新飘逸,工笔画线如“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王伟清告诉记者,他从小就跟父亲学习绘画,而且自己也特别喜欢画画。在学校学习期间,经常偷偷撕下平桥中学林美文老师写的标语进行临摹,书本角落中也常常画满各式各样的图案。17岁那年,他想报考美院附中。可是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高考也就被迫停止。学校通知他不用再来学校了。再加上当时父亲当过民国时期的警长,因身份原因王伟清就此告别了学生生涯。
图为年轻时王伟清正在雕刻佛像
兴趣引领雕刻路
没有书读的日子里,王伟清感到特别的闲。当时,爷爷告诉他要么跟别人去学泥水活,要么去学木活。有门手艺至少可以养活自己。可是王伟清对这两门手艺都不感兴趣。后来爷爷让他去学雕刻。他觉得自己喜欢绘画,学雕刻又能学画画也就欣然接受了。
当年,王伟清师从平桥镇西张村一名雕刻老师傅。当时主要雕刻的物品就是暖床、漆帐床等。在学艺过程中王伟清喜欢上了花板绘画,但师父认为不是教他这些的时候。王伟清就自己去钻研。他经常偷偷地或躲进厕所中或在某处隐蔽的角落中绘画。就是这样的行为还是被师父发现。最终被师父狠狠批了一顿。跟师父学艺的一年多时间里,王伟清掌握了雕刻的基础手艺。特别是雕刻活中最难的曲线锯用法,他也能熟练地运用了。就在师父准备教他图案设计时,师父却因为雕刻了帝王将相暖床被批斗。王伟清也就不得不终止徒弟生涯。
学徒的生涯终结了,但生活依然需要继续。为了养活自己,王伟清硬着头皮走上了独立雕刻道路。还没出师的王伟清说:“刚刚走上这条路,真的很难。手头上的活全凭其他木匠师傅介绍才能接到。这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来说根本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活接得少,生活也过得清苦。王伟清并没有被这些所吓倒。他认为活少,至少有大把的时间仔细做好现有手头上的活。这对一个刚开始接活的人也是有好处的。就这样,一趟“好活”就会带来更多的活,慢慢地,王伟清在我县西乡片也有了一定的名气。手头上的活也越来越多,日子也慢慢地好起来了。
潜心佛雕做事业
20世纪80年代初,西张村有个村民跟王伟清说,可以介绍他到新昌一佛雕厂工作,到那里工作以后还可以“转正”。王伟清当时一听说工作可以“转正”,就有了浓厚兴趣。随后,他就来到了新昌县那家厂。当时,王伟清从没接触过佛雕工作,唯一一次跟佛像靠边的雕刻活是几年前在宁波某个庵堂弄过廊花雕刻。当时,厂里的要求就是按照新昌大佛寺中现有的佛像造型进行雕刻。王伟清良好的绘画基础又再次帮上了忙。他仔细观察佛像后,发现佛像跟人体比例差不多,就是耳垂长点、慈眉善目些。之后,他就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雕刻了一尊佛像。事后,他们把这尊佛像送到了当时的新昌县县委书记那里,县委书记看到这尊佛像后,非常满意。当场就决定批准设立雕刻厂。
在新昌工作一段时间后,王伟清又回到了家乡。正好,金全才在上海一宾馆中接到一笔木雕业务。木板的绘画设计全都是由著名画家韩天衡、韩敏设计。金全才邀请王伟清参与雕刻。当年,韩天衡、韩敏也来到天台现场指导雕刻。王伟清说:“当时两位画家非常细心地指导我们曲线要怎么画,雕刻要怎么雕。在他们手下干活受益匪浅。”王伟清在跟着韩天衡、韩敏两位画家工作的时间里,他自己雕刻水平也迅速得到提高。
等这笔业务雕刻结束后,他与朋友共同出资成立南屏艺斋公司。
南屏艺斋的成立,也标着王伟清的佛雕事业正式起步了。当时他们接到的第一笔业务就是来自国清寺——雕刻寒山、拾得、丰干雕像。“那是1986年,当时寒山、拾得的人物形象只是书上描述,没有现成的实物参考。我们只能根据书中描述,设计寒山、拾得、丰干的形象。”王伟清回忆道。没想到的是三圣雕像完成后,受到了当时寺院方丈的高度认可。第二年,他们又接到国清寺一笔雕刻观音殿32印的业务。32印由王伟清和朋友共同设计,但雕刻活是由他们和当时的栖霞工艺美术厂的工人们共同雕刻。王伟清说:“当时我们接到32印的雕刻业务时,非常高兴。可是怎样把这些32印雕像设计好,我们都很犯难。”王伟清这时候又重新拿起了书本开始学习。王伟清说:“我们自学人体解剖学,希望从书本中了解人体的每一块肌肉的构造及运动时肌肉形状。”就这样一边学习一边设计。等设计完成后,王伟清还亲手雕刻了32印中小尼姑、王子、夜叉等雕像。
雕刻观音殿32印工作结束后,第二年,他们接着又做了玉佛阁的所有构建雕刻。
王伟清作品
执著事业攀高峰
1989年,王伟清从南屏艺斋公司分出来,自己成立了一家佛雕公司。当年,他就接到了国清寺五百罗汉形象设计及雕刻业务。王伟清说:“我当时为五百罗汉的形象设计真是绞尽脑汁。特别是眼睛、脸型的设计,眼睛就上下一笔,也画不出花了。我只能在平时多思考,多观察,闲暇时一有思路就马上画下来。可等设计了400个罗汉形象后,最怕的就是重复了。我必须经常到前面的设计图纸中找不同了。”在设计五百罗汉时,王伟清经常口袋中藏着一本笔记本,然后到寺院中观察游客的特殊造型。一看到有可取造型的就马上画下来。有时王伟清,还会邀请寺院里的妙凡等法师当人体模特,供其观察运动中肌肉的变化,来设计罗汉形象。
8年时间里,王伟清白天管理雕刻师傅的雕刻工作,晚上就在国清寺中潜心画罗汉形象。“当时,父亲每天都要画到晚上两三点钟甚至于天亮才能睡觉。”王伟清的儿子陈一飞说起父亲那些年的经历时仍记忆犹新。“后面几年里,我刚从学校毕业,也去寺院中帮忙。当时给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父亲经常喊肚子饿。那个年代,交通不方便,父亲每天晚上画图纸到两三点钟,寺院没有零食储备,外面又没有夜宵类小店。每天都只能忍着等天明后才能有食物吃。”夜以继日,每天都是这样辛苦地过着。
这期间,也有一件事让王伟清记忆深刻。“有一天夜晚,我正在画图纸,突然有个人站到身后,看着我画的图纸入迷。这人告诉我一定要收藏好设计图纸,将来肯定很有价值。”王伟清说:“后来,那时的国清派出所所长告诉我,这人是省里的一位大领导。”王伟清听从了那位省领导的话把所有图纸都收藏起来。几年后,果真有个香港人愿意出资200万元想购买他的图纸。可是王伟清认为五百罗汉的设计还没有完成,怎可卖掉图纸赚钱呢。他当时一口就拒绝了。
1997年,五百罗汉正式开光。王伟清也终于可以舒一口气了。之后的日子里,王伟清的雕刻事业越走越顺。
一路走来,王伟清获得荣誉也无数:中国一级美术家;中国美术学院(原称浙江美院)雕塑系名誉教授;浙江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作为世界名人专访(香港);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会员等。可是,由于长时间不知节制的工作,病魔击退了这个执著的人。2002年春天,家里人催王伟清立即去上海手术。他却迟迟未行。过了半年之久才去医院。这半年里他找了几个懂计算机的学生,把毕生所画的图纸和设计稿全部编辑整理,分门别类地放在计算机里。然后笑着对儿女说,人的一生总得有些追求和拥有,他的一生画了这么多东西,这就是他的生命,甚至高于他的生命。
从上海手术回来,康复后,王伟清也就慢慢地退出了雕刻事业。
(陈 琦)
王伟清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