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新闻
商业信息
旅游
网友爆料
畅所欲言
爱心
摄影
戏曲
体育
诗词文学
情感世界
二手房源
家在天台
美容健康
二手市场
网友相约
亲子
电脑
招聘求职
休闲灌水
投资理财
打工生活
户外运动
帮忙
站务
精彩图文

初涉古典应掌握的一些基础知识

[复制链接]
查看: 662|回复: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1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初涉古典应掌握的一些基础知识
<>热心支持IMG音乐版块的新老朋友大家好!感谢朋友们的无私分享和畅所欲言!『愚渔』看到越来越多的朋友加入到IMG大家庭中与大家分享各自的音乐和心得,好感激!为了方便初涉古典音乐圣殿的朋友能更好地从感性和理性上去认识和聆听古典音乐。『愚渔』不才只好借花献佛为欲入古典大门的朋友整理了一些古典音乐的基础常识,希望能带给朋友们一点点帮助!
【古典音乐基础知识】
(1)-序曲
序曲是在歌剧、话剧、清唱剧等开场前演奏的管弦乐曲。有时也指某些大型器乐作品的开始曲。早期的序曲,即十七世纪末叶和十八世纪前半叶的序曲有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法国作曲家吕里创始的法国式序曲,由慢板-快板-慢板三个段落组成;另一种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歌剧乐派代表人物斯卡拉蒂确立的意大利式序曲,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组成,它的快慢顺序恰恰和法国式序曲相反。下面,我们通过两首乐曲来比较一下这两种序曲的区别。
韩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的序曲是法国式序曲,分慢板-快板-慢板三个段落。一开始是慢板的引子,音乐采用一长一短的节奏,显得庄严肃穆。然后是快板乐段,它是序曲的主要部分,用“赋格段’写成。赋格的主题短小精悍,雄健有力。最后,音乐又回到慢板。构成一个短短的结尾。

格鲁克的歌剧《巴里斯和海雷娜》的序曲,是典型的意大利式序曲。分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第一段是进行曲性质的快板,富于英雄气概。第二段是抒情的中板,同第一段形成了刚柔的对比。第三段是欢快活跃的回旋曲,分成a-b-a-c-a五个小段,是回旋曲的主题。这首序曲三个段落的主题各不相同,但第三段和第一段的旋律有密切的联系。

早期的歌剧序曲和歌剧的内容没有直接的关系,往往一部歌剧的序曲可以借用于另一部歌剧。以后,格鲁克和莫扎特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歌剧序曲的表现力,使歌剧序曲开始具有暗示剧情的作用。而贝多芬为歌剧《费台里奥》所写的四首序曲,则把这一体裁提高到交响音乐的水平。尤其是其中的《雷奥诺拉》第三序曲,表现人物性格和戏剧冲突更为深刻。歌剧《费台里奥》原名《雷奥诺拉》,描写西班牙监狱长皮查罗挟嫌诬陷仇人弗罗雷斯坦,把他打入了地牢。弗罗雷斯坦的妻子雷奥诺拉乔装为一个少年,化名费台里奥,潜入监狱,做了看守罗可的助手,准备伺机营救她的丈夫。一天,皮查罗听说司法大臣要来视察监狱,便密谋在他来到以前秘密杀害弗罗雷斯坦。皮查罗一面派人在城楼上了望,以便在司法大臣来到时吹号报信,一面命令罗可为弗罗雷斯坦挖掘坟墓。雷奥诺拉进入地牢帮助罗可掘坟,得以和丈夫相见。当皮查罗持刀前来杀害弗罗雷斯坦时,雷奥诺拉拔出手枪,挺身而起保护她的丈夫,这时城楼上响起了号声,查狱的司法大臣来到,皮查罗的阴谋败露,弗罗雷斯坦获得了自由。
《雷奥诺拉》第三序曲采用歌剧中的音乐主题,概括了歌剧的内容,阐明了歌剧的主题思想。这首序曲用奏鸣曲式写成。开头的慢板引子描写弗罗雷斯坦被打入地牢。在表现压抑情绪的下行音阶以后,单簧管和大管唱出了弗罗雷斯坦的咏叹调“正当我生命的春天,一切欢乐都消散”。这首咏叹调取自歌剧第二幕第一场,表现了弗罗雷斯坦横遭陷害的痛苦和失望。弗罗雷斯坦的咏叹调从悲痛压抑转向悲壮激昂,并达到了引子的高潮。呈示部的第一主题是一首气势蓬勃的进行曲,描写雷奥诺拉坚强勇敢的性格,以及对黑暗势力的斗争。第二主题是一个抒情主题,描写弗罗雷斯坦和雷奥诺拉忠贞的爱情。展开部主要发展第一主题的斗争形象,然后,独奏小号传来了报信的号声,这也是歌剧第二幕中原有的音乐。小号报信的号声吹了两次,然后音乐走向高潮,再现部就在高潮上进入。在尾声中,速度改为急板,弦乐器自弱而强,演奏着上下起伏的音阶进行,音乐从涓涓细流,汇合成一股洪流。把自由的颂歌高唱入云,表现斗争获致胜利,正义得以伸张。全曲在欢欣鼓舞中结束。
贝多芬的《雷奥诺拉》第三序曲,是采用歌剧音乐的主题贯串着戏剧性的发展而写成的。如果仅仅把歌剧中几个最精彩的主题组合起来,而没有贯串这种戏剧性的发展,那就叫做“集锦式”的歌剧序曲。法国作曲家托马的歌剧《迷娘》的序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迷娘》是根据歌德的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年代和漫游年代》创作的。 歌德笔下的威廉·迈斯特,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时期德国市民青年的代表,他要摆脱狭隘的生活天地,走向自由世界,到实际斗争中去认识生活的意义。
歌剧所描写的是威廉和迷娘的一段故事。迷娘从小被吉卜赛人拐走,吉卜赛人强迫她在旅馆里跳舞给大家看;她不肯跳,当头人挥起棍棒来打她时,老艺人洛塔里奥和大学生威廉拦住了头人。迷娘向二人赠花表示感谢,威廉把花转送给了剧团的女演员菲丽娜。迷娘向威廉诉说了自己的身世,威廉深为感动,出钱为她赎身。迷娘穿上男装,做了威廉的书童。威廉被邀请为剧团的诗人,跟了剧团到替芬巴赫城堡去演莎士比亚的戏。这时迷娘已爱上了威廉,但威廉并没有感觉到迷娘对他的爱情。当迷娘看到威廉和菲丽娜在一起时,产生了妒忌和失望。她想投湖自杀,被老艺人救了起来。她诅咒着城堡但愿为天火烧毁,老艺人听了她的诅咒,当真纵火焚烧了城堡。迷娘奔进城堡去取回她送给威廉的花,为大火所包围。威廉奋不顾身,从火中救出了迷娘。老艺人在威廉的陪同下,带着受伤的迷娘回到自己的意大利故居。迷娘渐渐恢复了健康,回忆前事,原来她就是老艺人失去的爱女。迷娘和威廉互吐衷情,同结永好。
歌剧《迷娘》的序曲包含歌剧的五段音乐:第一段是老艺人在迷娘养病时所唱的摇篮曲,吐露了慈父对爱女的舐犊深情。第二段是老艺人的竖琴音乐。第三段是迷娘对威廉倾诉自己的身世时所唱的歌。这首歌很有名,被称为“迷娘之歌”。歌词是这样的:
你知道那地方,到处橘花飘香,黄金果的国土,红玫瑰的故乡。

微风特别柔和,小马格外轻狂。

蜜蜂一年四季,为采花繁忙。

一个永恒的春天,神赐的恩典, 在蓝空下微笑,闪耀着光芒。

啊命运叫我流亡,空对幸福的一海岸,独自黯然神伤。

我衷心向往,愿意生活和终老在那地方。

这段音乐在序曲中是由圆号吹奏的,旋律抒情婉转、富于诗意。第四段是女演员菲丽娜在戏剧《仲夏夜之梦》中成功扮演了仙后这一角色之后所唱的歌。原来的歌词是这样的:

我是蒂塔妮雅,是女王,我是蒂塔妮雅,我真漂亮!

我欢笑,在地面上游荡, 比鸟儿还快,胜过闪电的光。

这是一首波洛涅兹体裁的三拍子舞蹈歌曲(参见“舞蹈歌曲和舞曲”)。第五段是菲丽娜的福拉纳舞曲。福拉纳是一种六拍子的威尼斯舞曲,表现出生动活泼的情趣。五段音乐既不是随意的凑合,也不是顺着在歌剧中出现的次序排列,而是按照美学原则精心剪裁的一幅镶嵌画。

十九世纪初叶以后,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序曲,它既不是歌剧的开场音乐,也不是器乐作品的开始曲。而是一种独立的、专为音乐会演奏而作的管弦乐作品,所以这种作品被称为“音乐会序曲”。其中有些是标题音乐,也就是用文字或题目来阐明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曲;有些是纪念性的乐曲,如勃拉姆斯的《学院节日序曲》就是作者为答谢布勒斯劳大学授予他荣誉哲学博士学位而作。在形式上,这些序曲都是单乐章的作品,大多用奏鸣曲式写成。

门德尔松的《赫布里底群岛》序曲,又名《芬格尔山洞》序曲,是一首标题性序曲。芬格尔山洞是苏格兰西海岸外赫布里底群岛中斯塔法岛上最大的岩洞。这首序曲抒写了作者游历赫布里底群岛和芬格尔山洞的印象,采用奏鸣曲式的结构。第一主题用一个动机作为主题核心。这个动机不断反复、模进和引伸,并从低音区扩展到高音区,描写岩洞的静僻和幽深。第二主题由大提琴、大管和单簧管奏出优美的歌唱性旋律,伴随着弦乐器上碧波荡漾一般的音型,描写浩瀚的大海。展开部淋漓尽致地发挥了这两个主题,描写海鸟飞鸣,海风凄厉和海浪的起伏逐渐变为汹涌澎湃的气象。当音乐平静下来时,开始进入再现部,又回到了幽静的岩洞景色。最后,热情洋溢的尾声把壮丽的自然景色和心醉神迷的精神境界结合起来,作了生动的描述。

勃拉姆斯的《学院节日序曲》,是一首纪念性的音乐会序曲。一八七九年三月,布勒斯劳大学授予勃拉姆斯以荣誉哲学博士的学位。勃拉姆斯在1880年8月写成这首序曲,作为答谢。这首用奏鸣曲式写成的序曲,采取四首德国大学生歌曲作为主题。第一主题是在十九世纪德国民主革命运动中起过积极作用的《一八一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之歌》。创立于1815年的耶拿德国大学生协会,因为传布自由思想而于1815年11月26日被解散。这首歌是抗议协会被解散的大学生团奖歌曲,曾在德国大学生中广泛流传,有很大的影响。过去我国的学校歌曲,也曾采用过它的曲调,配上李白的《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流传于二、三十年代的中学里,为当时的中学生所熟知。在序曲中,这个主题是由小号吹出的。连接部采用大学生歌曲《国父》的曲调,这是德国大学生举行庆宴时所唱的歌曲;第二主题是《大学一年级生之歌》,是一首富于风趣的大学生歌曲,由大管吹出。尾声采用了十八、十九世纪广泛流传于欧洲各国的拉丁文大学生歌曲《短暂的生命》,歌词宣扬青春及时行乐和对师友的祝福,但最后一段歌词唱出了“摆脱忧患,送走困苦,驱除恶魔。扫清暴虐”的意愿,表现了争取民主的进步思想。这首庄丽雄健的大学生歌曲由全部乐器强劲地奏出,序曲在欢欣鼓舞的热烈气氛中结束。
(2)-谐谑曲


谐谑曲是一种生动活泼而富于诙谐和戏谑情趣的器乐曲,是在小步舞曲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的。谐谑曲沿用了小步舞曲的三拍子节拍和复三段式的结构。复三段式就是一首乐曲分为三大段,而每一大段又各自含几个小段落,第三大段是第一大段的重复。谐谑曲比小步舞曲速度快,节奏活跃,并且常用独特的音调、不常见的节奏型、出其不意的转调和强弱对比、突如其来地反复前面的主题或引进新的主题、突如其来地结束一个段落或结束全曲等手法,造成一种幽默和风趣的效果。


海顿的弦乐四重奏中的有些乐章,名义上是小步舞曲,实际上已经具有了谐谑曲的性质。例如,他的G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76之1)中的第三乐章,名为小步舞曲,但音乐轻盈跳荡、气势奔腾,和小步舞曲清新欢畅、优美蕴藉的性格是很不相似的。小步舞曲的典型速度是小快板,而这个乐章是急板,第一部分分为两段:第一段中不断向上跳进的顿音,由弱而强,形成突然的力度对比;第二段中顿音和连音的交替也表现了戏谑的情趣。这些都是谐谑曲的特点。中间部分由第一小提琴奏出流畅的旋律,其他弦乐器拨弦伴奏,旋律线上下跌宕。显得生意盎然,和小步舞曲的中间部分强调恬淡幽静也有所区别。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复。

贝多芬最早在交响曲、奏鸣曲、弦乐四重奏等大型器乐套曲中,用奔腾活跃的谐疲劳曲取代典雅的小步舞曲,作为套曲中一个固定的乐章。贝多芬不仅丰富了谐谑曲的表现力,使它成为能够表现多方面音乐形象的体裁,而且使谐谑曲从表现外在形象的舞蹈性体裁,提高到成为能够表现在矛盾冲突中变化发展的心理现象和精神境界的戏剧性体裁。

第五交响曲的第三乐章,是戏剧性谐谑曲的典范作品。这个乐章细致地刻划了从疑虑和犹豫中振作起来,坚定斗争信念的心理活动过程。整个乐章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音乐包含三种矛盾的因素,第一种因素表现沉着的、深思的形象,由低音弦乐器齐奏;第二种因素表现惶惑和犹豫的情绪,由小提琴、中提琴加木管乐器奏出;第三种因素是斗争,是以被称为“命运动机”的四个音符为基础的(这个主题贯穿在整个交响曲的第一、第三和第四乐章中),先在弦乐器的伴奏下,由圆号强烈地吹出,然后移到木管乐器和小提琴上。第一部分就由这三种因素分三个回合互相交替着,表现内心的矛盾。但在第二个回合中,沉着的、深思的因素扩大了,惶惑和疑虑的因素不见了,斗争的因素则加进小号和定音鼓来加强,表现得更加刚毅有力。在第三个回合中,沉着的、深思的因素后面又出现了疑虑的因素、但它和斗争的因素同时结合在一起,而且逐渐变得坚定起来,最后统一为气概豪迈的斗争的形象。第二部分的音乐是舞蹈性的。法国音乐家柏辽兹说这段音乐“听来好象一只欢欣的巨象在跳跃”。应该说。这是内心的舞蹈,表现了在斗争力量鼓舞下内心的活跃和翻腾。第二部分的主题是用模仿复调的手法发展的。主题的旋律先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齐奏;六小节后,中提琴和大管模仿这个旋律;再隔六小节,第二小提琴也奏出模仿的声部;然后,隔两个小节,第一小提琴又一次奏出了模仿的声部。挥个声部此起彼伏,互相纠结在一起,形成了一股蓬勃发展的音的洪流。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这一回弦乐器用了大量的拨弦演奏,不仅表现得更为果断,而且三种因素在节奏上统一了起来。最后,在定音效雷鸣一般的隆隆声中,力度由弱而强,调性色彩由暗而明,终于从c小调转入 C大调,引进了由全部乐器奏出的雄浑的胜利进行曲,这已经是第四乐章的开始。它不仅表现了克服疑虑和惶惑的情绪,坚定了斗争的信念,而且更从斗争的信念,发展到充满胜利的信心。在这部交响曲中,第三乐章的音乐是连续不断地进入第四乐章的。

从肖邦开始,谐谑曲被用作独立的器乐曲。肖邦所作四首谐谑曲也象贝多芬的作品一样富于戏剧性,而且类似一种浪漫主义的音诗。肖邦的b小调谐德曲作于 1831到1832年间,是在1830年到1881年波兰起义的影响下写作的。当时波兰是在沙俄的残暴统治下,这次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因沙俄的镇压而以失败告终。谐谑曲的引子,是两个不协和弦,好象一声悲壮激昂的仰天长啸。第一部分用一个向上冲击的音调作为主题核心。这个主题核心象怒涛一样起伏奔腾,表现心潮澎湃、热情激动的形象。第一个段落以充满愤慨的长吁短叹结束。在第二个段落中,这个向上冲击的音调以更大的幅度盘旋而上,从微弱的音响开始,逐渐增强,达到高潮,表现不可遏制的悲愤情绪。第一部分就是由以上两个段落按“一、二、一、二、一”的次序交替而成,表现忧国之情萦回胸怀。第二部分是和平生活的回忆,和两端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速度放慢了,调性由小调变为大调,体裁也起了变化,暂时离开了谐谑曲,变成了摇篮曲。第二部分的第一个段落,是以一首波兰的圣诞歌曲为基础的,这首圣诞歌曲的名字是“睡吧,圣婴”,肖邦根据这首歌曲写成一段明朗安静的音乐,使人想起圣诞节与家人团聚,唱着这首摇篮曲的情景。第二个段落在摇篮曲的节奏基础上,唱出了一个表现感慨和怀念的情绪的曲调。第二部分也象第一部分一样。由以上两个段落,按“一、二、一、二、一”的次序交替而成。表现回忆和怀念之情流连忘返。第二部分的末尾,又一次响起了引子的两个不协和弦,但在每个和弦的后面。摇篮曲的音调还在余音袅袅地响着,好象在睡梦中恍恍惚惚地听到外界的声音一样。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最后,在尾声中,同一个不协和和弦以尖锐强烈的音响落续反复了八次,激昂愤慨的情绪达到了顶点。整个谐谑曲,就在激烈的抗议声中结束。

贝多芬和肖邦的谐谑曲,都保持着三拍子的节拍。从中可以看出它和小步舞的继承关系。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的谐谑曲,往往打破了三拍子的规范,更自由地处理这一体裁。这一类谐谑曲的特征全在于它的活跃的节奏和奔腾的气势。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第三乐章,是一首二拍手的谐谑曲。

这个乐章所表现的,是在浮想联翩中产生的、种种飘忽不定的意境。柴可夫斯基在写给梅克夫人的信中详细解说了这部交响曲的内容。他说第三乐章“并没有表现什么确定的感情。可以说是一连串的幻想,象是当你喝了一点酒,感到有些昏昏然时,浮现在心头的不可捉摸的形象。心里既不快活,也不忧愁,内心是空空洞洞的,而想象却象脱羁之马。已经开始描绘出一些离奇的图画来了,也不知道为了什么。忽然心中想起一个喝醉了酒的农民,听见一首短小的街头歌曲。远处什么地方走过了军队的行列,这些图画都是不相连贯的,恰如你在要入睡时,浮现在心头的那种形象。”这个乐章中三个基本主题,是由三种不同的音色表现出来的。第一个主题描写迷迷糊糊,恍恍惚惚的精神状态,是由弦乐器拨弦演奏的。第二个主题描写街头歌曲,是由双簧管主奏的。第三个主题描写军队的行进,是由铜管乐器吹奏的。这首谐谑曲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个主题的呈示、展开和再现;第二部分是以第二主题和第三主题的对比为基础的。当第二主题再一次出现时,先是木管乐器所吹的街头歌曲旋律,由铜管乐器以进行曲节奏伴奏着,这样就把第二、第三两个主题同时结合在一起;然后第二、第三和第一主题的片段先后出现,第一主题原来是由弦乐器拨弦演奏的,现在改为由木管乐器用顿音吹出。这一段音乐真实地描绘了在朦胧的意识中,各种印象混杂在一起的情景。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在尾声中,第一主题的片段在三种调性上先后对照,从而表现出三种印象纠缠在一起的情景。这三种调性是F大调、降D大调和A大调。F大调是第一主题的调性,降D大调是第三主题的调性,而A大调则是第二主题的调性。音乐虽然只是出现了第一主题的片段,而调性却是分别属于三个不同的主题的。在调性对照的同时,还有音色的对照:木管乐器是属于第二主题的,而弦乐器则是属于第一主题的。在这首谐谑曲中,表现三种形象的三个主题,各有其自己的曲调、自己的音色和自己的调性。在尾声中,不仅用不同的旋律,而且也用不同的调性、不同的音色,把三个主题混杂在一起,重叠在一起,来表现复杂的心理感情状态。

谐谑曲原来是一种非标题音乐,但后来的标题音乐,也常常采用谐谑曲的体裁。标题音乐就是附有标题以说明内容的器乐作品。如法国作曲家杜卡的《小巫师》,就是一首谐谑曲体裁的标题音乐作品,作品的标题取材于歌德的叙事诗。内容是讲一个小巫师念动咒语,命令扫帚取水;但他忘记了叫扫帚停止取水的咒语,以致房子里泛滥成灾。他用斧头把扫帚一劈为二,结果是取来了加倍的水。最后小巫师只好恳求师父来解除这场灾难。在谐谑曲的引子中,慢板和快板交替出现,表现一种神秘的气氛和小巫师淘气的性格。圆号和小号用阻塞音吹出咒语主题,扫帚站起来准备取水。谐谑曲的主要部分是三拍子的,快板,描写扫帚取水、大水泛滥和小巫师急躁的心情。音乐不仅速度很快,而且用了“三小节的节奏”,显得分外活跃。所谓“三小节的节奏”,就是每三小节有一个强拍。这在贝多芬的谐谑曲中,曾用作一种增加动力的手段。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不仅用了“三小节的节奏”,还用了“四小节的节奏”。从第177小节起是三小节的节奏,每三小节有一个强拍。从第234小节起是四小节的节奏,每四小节有一个强拍。

杜卡用了和贝多芬同样的手法。在《小巫师》的主要部分,始终贯穿着三小节的节奏。谐谑曲的主要部分分两个阶段逐渐加强力度、加快速度,向高潮发展。音乐达到第一个高潮以后,突然从高潮上下降,意味着小巫师企图制止大水泛滥,把扫帚一劈为二,然后音乐又向第二个高潮发展,描写带来了更大的水灾;直到尾声中出现师父的咒语主题为止。尾声中的咒语主题,是采取向引子中咒语主题相反的旋律进行的。

谐谑曲是舞曲的变种。它的前身是三拍手的小步舞曲。因此,谐谑曲常常和某些三拍子或三进拍子即六拍子、九拍子等舞曲结合起来,构成双重的体裁。如柴可夫斯基有一首小提琴和钢琴合奏的曲子,就叫做《圆舞曲-谐谑曲》,它既有圆舞曲的律动,又有谐谑曲奔放活跃的性格。

波兰作曲家维尼亚夫斯基的小提琴和钢琴曲《谐谑曲-塔兰台拉》,也是一首具有双重体裁的乐曲。6/8拍子的塔兰台拉本来是一种非常活跃的舞曲,但这首曲子的音乐时动时静,时而有舞曲的特点,时而有歌曲的特点,时而轻盈,时而热烈,从而表现出一种诙谐风生的情趣,所以叫做《谐谑曲-塔兰台拉》。</P>


<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天台领先的地方门户服务平台
  • 客服电话:13968580055
  • 客服QQ:808508
门户服务
    

浙公网安备 33102302000043号


浙ICP备11032801号-2
 
天台之窗订阅号
天台之窗服务号
Copyright  ©1998-2024  天台之窗  Powered by  Discuz! X3.5    ( 浙ICP备11032801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