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凄凉的老街上,一位干瘦如柴的老人拄着拐杖,坐在冰凉的石板台阶上注视着街口方向。一阵春风掠过,扬起老人花白的胡子,也扬起老街屋檐下的一排纸灯笼。 老街是乾隆年间镇上最为繁荣的一条街,一条溜溜圆青石子滚成的路子和两排崭崭新香樟木挨成的店面房,成了方圆十几里的人赶集的地方,每逢阴历带“二”“七”数字的日子,便是这里沸腾的时刻,买东西的卖东西的更多则是凑热闹的,两排店面房的主人这时候也是最繁忙的,家里的客人进来小坐啦,店铺里的生意火爆啦……显得尤为吃香。不过老街最热闹的还数正月十四元宵节。也不知是哪年哪位祖宗定下的,元宵节这里非但家家要挂上主人自制的灯笼,而且还要进行比赛,哪家的灯好,哪家今年就红运当头,百事大吉。几百年下来,老街的一切都布满了历史的尘埃,而老街旁的灯却是越挂越漂亮,名声还传到了城里呢!但可惜的是,时过境迁,五年前老街旁修了条水泥新街,路宽货足,稍有能耐的人都在那里造了新房,所以老街便显的日益萧条了。 老人就出生在这条繁荣的老街上,年轻时是这里出了名的竹编师傅,呆板的竹片一经他的手就能出落成光滑的篓子篮子,而且还结实耐用。特别是他做的灯笼精致至极,年年夺魁!那年他媳妇就是因为元宵节看花灯时被他的灯给迷住的,还给他生了个大胖小子呢!但这些年,岁月的沧桑在爬上老街的时候也悄悄的爬上了这位小伙子——背驮了,胡子白了,老伴去了,竹编业也淡了,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儿子争气,考上了名牌大学,但是前年又漂洋过海去了美国……老人的生活就像家门口的纸灯笼,旧得发白,破得不堪,孤伶得可怜!不过所幸的是,过年的时候儿子来信说了,今年春天可能会回趟家。于是每天张望街口期待儿子回家,便成了老人的生活。 一天两天……叶子黄了,白雪化了 ,百花谢了,终于夏天的荷花也开了,老街如愿的成了当地的旅游资源,游客络绎不绝。它因为老被人遗忘,但又因为老而出了名。然而老人的儿子却一直没有回来过。那天老街突然刮了一夜的风下了一天的雨,次日老人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有人说他找儿子去了,也有人说他老伴孤独,唤他做伴去了,每天只有他家门口的破灯笼随风摇曳,像在向老街诉说些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