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新闻
商业信息
旅游
网友爆料
畅所欲言
爱心
摄影
戏曲
体育
诗词文学
情感世界
二手房源
家在天台
美容健康
二手市场
网友相约
亲子
电脑
招聘求职
休闲灌水
投资理财
打工生活
户外运动
帮忙
站务
精彩图文

他画了天台百景图,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复制链接]
查看: 3011|回复: 0
  • TA的每日心情
    高兴
    2017-10-7 15:01
  • 签到天数: 23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6-7-30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ize=1.125]金如槐先生很低调,平日看上去松散安逸,憨态讷言,似乎水推蒲鞋,无所追求。其实他是一位彻底的天台画家。
    [size=1.125] M001D34CggSA1eZxjSAYPSSAAGQnmikUsI121.jpg

    [size=1.125]之所以说他“彻底”,是因为之前虽有许多画家将笔墨伸向天台,却都没有达到他这样的全覆盖的体量和全身心的深情。浸淫在天台山水间,他痴情的脚印曾遍钤家乡的春山秋径,他热烈的目光曾鉴览脚下的草木红尘。他笔描先贤英烈,墨写阴阳溪山,倾心勉力为故乡立传,为乡亲写神。他在中国画人物、山水两科中孜孜不倦,情耕意作,诞生了《天台山百景图》百幅册页,《梦醉赭溪》17米长卷,《天台八景》八条屏及天台历史上的儒道释人物、乡贤、抗战老兵、百岁老人、女人体等,共计140余幅个人精品。于是,有了这次在台州书画院举办的“情系天台山——金如槐中国画展”。这次选展的作品,虽能初步确立他个人的绘画面貌,笔墨却仍然是探索性的。退休十年来,年届七十的金如槐先生,在用笔、用墨、用彩、用水、用纸上仍是极具实验意识,尝试着“四僧”、八大、“扬州八怪”等不同绘画流派及“新中国画”大师们创立的绘画语言,不断调整着个人风格,其笔墨“变法”空间还很大。
    [size=1.125] M001D37CggSBFeZxkiAXH9FAAFj-uDHWhA646.jpg

    [size=1.125]作为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毕业生,金如槐在审美取向上是现实主义的,思想感情上是有人文关怀的,绘画技法上是受过“学院派”系统训练的。当时的浙江美院、老一辈大画家如潘天寿等虽已蒙难,却仍云集着一批中青年美术精英。金如槐在这里遇到了李震坚、顾生岳、朱恒、孔仲起、卢坤峰、吴山明等名师,在人品画品上得到了他们毫无保留的传授与熏陶,学到了绘画的真本事,尤其是李震坚教授对他绘画艺术之路的影响十分巨大。
    [size=1.125]李震坚是中国现代人物画大家、“新浙派”人物画创始人和代表性画家。浙江缙云人。同样来自山区,具有农民淳朴乡风的师生二人有一种心灵上的默契,很自然地亲近上了。金如槐的绘画艺术可以说是从对李震坚的顶礼崇拜中真正开始的。李震坚的中国意笔人物画,主要致力于现代题材人物画的研究、创作与教学,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既继承优秀的中国人物画传统,又吸收西方素描、油画的长处,将素描造型结构和适度的明暗关系融入传统水墨画,通过用笔的变化把握形象特征,达到“应物象形”、“形神兼备”的效果,拓宽了传统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性,衔接了写实人物与传统水墨语言之间的隔膜与断层。金如槐深得这一精髓。在此次展出的三十余幅人物画作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种师承关系。
    [size=1.125] M000851CggSDVeZxliADzKsAAoORhlEwdY191.jpg
    [size=1.125]国清寺▲


    [size=1.125] M001D37CggSBFeZxmuAM-NDAAsn_LhiLtM929.jpg
    [size=1.125]石梁▲


    [size=1.125]李震坚是黄宾虹、潘天寿、吴茀之的学生。金如槐也就间接有了这种跨界画科的基因,画人物的金如槐退休后,化了大量的精力研究山水。他把镜头的焦距对准家乡天台山。他的笔下几乎囊括了天台山的所有景观,倾注进“墨分五色”的乡心乡情,《天台山百景图》得到美术史论家王伯敏先生的肯定,生前欣然为画册题名。《梦醉赭溪》长卷和天台八景条屏,则是金如槐先生的探索性绘画语言的展示,是笔墨水彩的“各司其职”,既有传统的笔墨造型又极具现代绘画的装饰性,有一种“粲亮”的艺术效果。
    [size=1.125]金如槐先生是天台山的儿子,他的笔墨情感完全与秀丽神奇的天台山融为一体。他领着我们在天台山中嬉戏、游玩、猎奇、思考。由此,我猛然想起了长安画派奠基人赵望云先生(著名音乐家赵季平之父)在《赵望云农村写生集》自序中说的话“我是乡间人,画自己身历其境的景物,在我感到是一种生活上的责任,以后,我要以这种神圣的责任,做为终生生命之寄托”。
    [size=1.125]这段话同样适用于在山沟沟里生长的天台画家金如槐,他也有如此的心境与追求。
    [size=1.125] M001D37CggSBFeZxpKAJ54BAAPROYtkBNM918.jpg
    [size=1.125]螺溪钓艇▲


    [size=1.125] M000851CggSDVeZxp6AfLRjAAOEOcXBHhI281.jpg
    [size=1.125]万年寺▲


    [size=1.125] M001D37CggSBFeZxrSASVYyAAIkr9DN9kg315.jpg
    [size=1.125]桐柏宫▲


    浙江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孙宇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天台领先的地方门户服务平台
    • 客服电话:13968580055
    • 客服QQ:808508
    门户服务
        

    浙公网安备 33102302000043号


    浙ICP备11032801号-2
     
    天台之窗订阅号
    天台之窗服务号
    Copyright  ©1998-2024  天台之窗  Powered by  Discuz! X3.5    ( 浙ICP备11032801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