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新闻
商业信息
旅游
网友爆料
畅所欲言
爱心
摄影
戏曲
体育
诗词文学
情感世界
二手房源
家在天台
美容健康
二手市场
网友相约
亲子
电脑
招聘求职
休闲灌水
投资理财
打工生活
户外运动
帮忙
站务
精彩图文

[文学] 古诗新读之二

[复制链接]
查看: 1135|回复: 6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0-27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很过中国古典诗词省略掉了抒情前的铺垫,直接开始抒情,理解该种诗词的关键就是要把抒情前的铺垫部分揣摩出来。另外,还有很多中国古典抒情诗词因为篇幅的关系,虽然有抒情前的铺垫,但是铺垫非常简约,如果不反复咀嚼品味,很难理解其中的关键点,《赠汪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一、情到至诚始放歌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汪伦和李白之间确实有深厚的情谊。

汪伦,没有当过官,他和李白之间不是官宦之交,没有官场上俗鄙的谄媚阿谀;全唐诗成千上万,没有一篇是汪伦的作品,汪伦不是文人,他和李白之间也没有文人之间酸溜溜的做作和多愁善感,他们之间的情谊纯朴率真,是那种让李白没有任何负担的人情。

传说,汪伦非常渴望结识李白,写信邀请李白到桃花潭游玩,信中说道,“君子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君子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天宝十四年(755年),李白接受了邀请,兴冲冲地来到了桃花潭,但是这里没有成千上万家酒店,而只有一家姓万的酒店;这里也没有十里桃花,只有十里桃花潭!

李白虽然没有看到十里桃花,也没有遍尝千万家美酒琼浆,但是他和汪伦建立了没有铜臭、没有官场污浊气的情谊。汪伦不断把自己酿制的美酒赠送给李白,尽情地表达他对李白的殷勤仰慕之情,成为一段千古流传的佳话。

李白离开桃花潭的时候,汪伦踏歌送行,自然是一番难舍难分的景象。

 

踏歌,如果是一群人跳舞唱歌的话,就是手拉着手用脚踏地做节拍,边走边唱。

有些人认为“李白乘舟将欲行”的时候,忽然见到汪伦和一群老乡手拉着手,踏地为歌前来送行,李白听着踏歌声,备受感动。

我经常想,李白忽然看到人们手拉手踏歌的时候,人们当时是在岸边呢?还是正在从远处向近处走来?当时的具体情形大致如何?

无论踏歌的人群是当时就在岸边还是正从远方走来,都让人不免觉得有些做作。虽然老乡们可能对李白也有仰慕之情,但是不太可能也有与汪伦一样情谊和心意,除非经过排练,怎么能心念相同?心念不同怎么能唱到一起去?可以想见,经过了排练的这种群舞群歌,不会有太多让李白感动的趣味。

 

踏歌,其实也完全可能是一个人用脚踏地做节拍,边走边唱。

汪伦送行到岸边,知道从此和他仰慕敬爱的大诗人一别,实在难以再见,难割难舍之情萦绕于心,酸楚悲伤之意充斥于怀,言不足以达其情,语不足以尽其意,见斯人将去,突然忘乎所以,近于颠狂,踏地为拍,引吭高歌,至真至诚,尽情宣泄。

歌声或许浑厚而优雅,或许沙哑而俗土,其中充斥着的惜别之情可能还会因其俗土而更具感人的穿透力!

情起突兀,歌起突兀,“忽闻”二字便真实记录下了李白在突起的歌声之中所受到的震撼。

李白,是善通情意的大诗人,是情到极致即放歌的豪爽之士!汪伦的情绪立刻感染了诗人敏动的情怀,汪伦的歌声立刻点发了豪士高歌的冲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情到至诚始放歌,汪伦、李白两人都在惜别情绪中达到了高潮!

“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李白反说桃花潭水不比汪伦之情,“不及”二字别出心裁,不以情比物,而以物比情,反差别致,生动形象,情景交融,“妙境只在一转换间”!(清 沈德潜《唐诗别裁》)

 

二、暂忘俗怨归率真

人们公认李白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词的顶峰,其豪放之气往往直冲霄汉。但是李白的浪漫主义主要是其表现手法方面的特征,并不是内容方面的特征,对于这一点很多人理解不充分。李白豪放,但是并不达观,他的诗词的主基调是悲苦抑郁,不是乐观主义,这一点与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是一样的。杜甫更沉着拙重,李白更激愤奔亢,两位怀才不遇的大诗人,几乎在历史上的同一时期遭遇了基本相似的坎坷命运,对这种命运的愤愤不平和不断抗争贯穿于两位大诗人的作品中,只不过表现特点不同罢了。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读李白的诗,特别是这首《赠汪伦》,就别有体会了。

李白一生中写了很多以饯别为主题的诗,其基调大多是激愤或者惆怅,直白或隐晦地表达着终其一生怀才不遇的郁结。他的离别诗中少有《赠汪伦》这样没有丝毫悲怨的作品,诗章虽短,意味无穷,自然率真,空灵有余味。

 

下面选录李白的几首离别诗,可与《赠汪伦》参照欣赏:

 

行路难(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独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簪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天宝三年(744年),李白被唐玄宗放逐,离开长安时与友人作别,曾作《行路难》组诗三首,上选是其中的第二首。

在这首诗中,李白自比冯谖、韩信、贾谊、郭隗、剧辛、乐毅,却恨唐玄宗不似燕昭王那样贤明,自己得不到“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的机会,既表达了他对功业的渴望,也表达了热情遭受挫折的困顿。面对上层社会盛行斗鸡赌戏的风气,李白耻与为伍。“淮阴市井”(指见识短浅之辈)的耻笑和“汉朝公卿”(指达官贵人)的嫉妒排挤更是让李白感到“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末尾一行喊出“行路难,归去来!”,所表达的激愤之情充斥全诗。这首《行路难》与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从内容上几乎相同,所表达的激愤都让壮士扼腕,诗人伤情。

 

灞陵行送别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又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东汉末年,名士王粲因避战乱离长安南下荆州依附刘表,就是在灞陵这个地方回首长安,伤心无限。灞陵,刚出长安不远的岔路口,是送行亲友终于要道别的地方,“无花之古树”、“伤心之春草”让人触目生情,凄凄惨惨欲断肠。《灞陵行送别》既有感伤时局的愁闷,又有离别朋友的伤心,全诗无处不悲切。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偏舟。

 

诗人感到,昨日不可留,心绪烦乱,今日多烦忧。注目长空秋雁飞,悲苦不能述,高楼以酒且浇愁!

辜负了诗人的才华:文章硬朗俊达,有建安风骨;诗章飘逸飞扬,不输与南朝的谢眺。

辜负了诗人的志向:立不世之功,传万古不朽之名,直上青天揽明月!

人生不如意,“酣高楼”又能怎么样?只能是“举杯销愁愁更愁”,就像“抽刀断水水更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诗人的忧愤,烦乱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无以复加。就差像《梦游天姆吟留别》一样大喊一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有人认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记下的是诗意的离别,是欢快的离

别。可是我认为,离别难得欢快,当送行人望着“孤帆”尽没在碧空之中,注目长江在天际长流,心中的惆怅是用言语表达不尽的,特别像《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的末尾:

相失各万里 茫然空尔思。!

还是前文说过的那句话,李白的饯别诗大多在不同程度表露了惆怅、悲苦和愁闷。对比之下,《赠汪伦》确实别具一格:暂忘俗怨归率真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0-29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这首最俗了。

土的掉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0-29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帖子实在是写得太好了。文笔流畅,修辞得体,深得魏晋诸朝遗风,更将唐风宋骨发扬得入木三分,能在有生之年看见楼主的这个帖子。实在是我三生之幸啊。看完楼主的这个帖子之后,我竟感发生出一种无以名之的悲痛感――啊,这么好的帖子,如果将来我再也看不到了,那我该怎么办?那我该怎么办?直到我毫不犹豫的把楼主的这个帖子收藏了。我内心的那种激动才逐渐平复下来。可是我立刻想到,这么好的帖子,倘若别人看不到,那么不是浪费楼主的心血吗?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我终于下定决心,我要把这个帖子一直往上顶,往上顶到所有人都看到为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0-29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楼主的帖子,我的心情竟是久久不能平复,正如老子所云:大音希声,大象希形。我现在终于明白我缺乏的是什麽了,正是楼主那种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和楼主那种对理想的艰苦实践所产生的厚重感。面对楼主的帖子,我震惊得几乎不能动弹了,楼主那种裂纸欲出的大手笔,竟使我忍不住一次次的翻开楼主的帖子,每看一次,赞赏之情就激长数分,我总在想,是否有神灵活在它灵秀的外表下,以至能使人三月不知肉味,使人有余音穿梁,三日不绝的感受。楼主,你写得实在是太好了。我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把这个帖子顶上去这件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0-30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要泛滥成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0-30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干掉刚刚在2004-10-30 21:08:00的发言:

看来要泛滥成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14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解何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天台领先的地方门户服务平台
  • 客服电话:13968580055
  • 客服QQ:808508
门户服务
    

浙公网安备 33102302000043号


浙ICP备11032801号-2
 
天台之窗订阅号
天台之窗服务号
Copyright  ©1998-2024  天台之窗  Powered by  Discuz! X3.5    ( 浙ICP备11032801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