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徐炎鑫在2003-9-23 22:30:58的发言:
[自满」!您未免言重了!对咱们老人家说这种话,有欠考虑。参加诗人联吟,观摩学习诗艺,应是一件好事!「温柔敦厚」的诗教!您还要加把劲呀!老弟!否则古典诗歌的式微。您也要负些责任!我垂老之年回到家乡网络学诗,就是希望天台人的脾气能在「温柔敦厚」的诗教下,见到改善!结果很失望!好吧!从此告别。我还有很多诗词网络去落脚!
徐老的雄心是要使“天台人的脾气能在「温柔敦厚」的诗教下,见到改善!”然而结果竟是“失望”。我不太清楚,先生是要象布道者一样,一手拿着“「温柔敦厚」的诗教”,来天台布道呢,还是指自己要沐浴天台的“「温柔敦厚」的诗教”,以冀稍稍收敛天台人的习性。但是不通,大凡救世者是不辞心劳,甚至于“苦口婆心”的,可我们尊敬的徐老先生一气之下,竟“好吧,从此告别。我还有很多诗词网络去落脚!”于是,我猜想,徐老是本着“救世”心肠来天台布道来着,但是不幸的天台人好象成了上帝的弃民,于是以布道者自居的徐老,就失望转去别的网络落脚了,大抵又准备新的布道,但这回肯定不是为了雅正天台人的劣性,或者是临海人,或者是温州人,或者是宁波人,或者就是中国人,以至罪恶的伊甸园的后裔了。呵呵,但愿徐老不是我发现的那么热心。管好自己就是对社会的最大贡献。既然宣布上帝死了,那么布道者的身影,也该消失了吧。
至于古典诗歌的式微,我可负不了责任,因为我不是“古典诗歌”的布道者,也从未以此自居。先生的潜意识大抵还有一层,就是我批评了曾经于十三个国家得奖的徐老,就得负式微的责任,这担子还轮不到我这名后来小生来挑,即使我愿意,也未必有人给,《老人与棒子》的故事,想必先生比我清楚吧,况且我还嫩着呢,也未有肩荷的心思,所以对于徐老的嘱托,我无力接受。只能奉送回去,接好了来着。徐老先生不是说“「温柔敦厚」的诗教!您还要加把劲呀!老弟!”也确证了我的稚嫩,所以,我还在排队呢。谢谢,徐老的嘱托,不赘!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9-24 12:41:0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