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新闻
商业信息
旅游
网友爆料
畅所欲言
爱心
摄影
戏曲
体育
诗词文学
情感世界
二手房源
家在天台
美容健康
二手市场
网友相约
亲子
电脑
招聘求职
休闲灌水
投资理财
打工生活
户外运动
帮忙
站务
精彩图文

[诗词] [原创]秋.菊 (绝句)

[复制链接]
查看: 4376|回复: 28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11-11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夜朔风急,暗寒侵径流。
一枝黄萼瘦,寥落满庭秋。
                  2003. 11.10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5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兄弟   在起这个东东名的时候确也迷糊一阵  不知秋还是菊  于是弄了个"秋 . 菊"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11-26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秀目呀,你快招架不住了呀。不过,一首诗能有这么多人来评,确是一件好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11-26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菊之幽
非情所能禁也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11-28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21楼    黑衣君言之有理,偶有同感!诸多大家给你点评,秀目美眉快请客呀!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11-28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爬到25楼,快要摘下星星了!但愿摘下一枝魁星的笔!

犹忆童年时期,母亲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携我上《天一亭》拜魁星,
保佑我能在学校名列前矛!
《天一亭》已随城墙拆掉,魁星都投胎到诸位才子才女家中了!
按:《天一亭》原在桥亭坑出口的城墙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11-29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愿重建天一亭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9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yr在2003-11-28 14:34:38的发言:
        21楼    黑衣君言之有理,偶有同感!诸多大家给你点评,秀目美眉快请客呀!
         

谢谢黑衣君,疏忽了没看到宝贵意见 :)  也谢谢YR  同意观点 :)
还是改个"秋"算了吧,写好后发现菊花虽只一笔,但置秋景中似很抢眼,也算是菊花的精神吧:)  
晕乎乎了 ~~   不知道有些主题是否可从侧面表达,一派萧索 然后弄个东西作个对比 反衬一下?:)
还是遵同大家意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12-1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好写,题目难定,确是事实。
古人以开头第一「句」,或「词语」作为题目,
不是没有原因吧!如诗经、古诗十九首。
李商隐的诗多以「无题」为名,谅亦命题不易之故吧!
所以「心若素兮」也毋庸自责。
管它是「秋」是「菊」!
「心驰流水高山外,身在落花啼鸟中。」
能有这么多知音在捧您的场,亦够安慰的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11-11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安石:秋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好久没来,胡乱写几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11-11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诗风一如诗灵运的「池塘生春草」。

不才犹喜「一枝黄萼瘦,寥落满庭秋。」两句,

妙造自然,足见才情!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3-11-12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两位!最头疼第二句  有点凑了  望给予指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11-12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批评

昨夜朔风急,暗寒侵径流。
一枝黄萼瘦,寥落满庭秋。

先是第一句,寒风来,而且是昨夜,何来感受河流?

第二句,一枝黄萼瘦如何表现满庭的秋意?

全诗跳跃得太厉害,昨夜的寒风——河流——花树(黄萼更是难解)——庭院,而且过度得很生硬

亦波的《双荷叶》给我的印象很深刻,这次的鉴赏能力让人吃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11-12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此诗的第二句有点拗口
总体感觉不错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3-11-13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笑问书在2003-11-12 19:06:27的发言:
我来批评

昨夜朔风急,暗寒侵径流。
一枝黄萼瘦,寥落满庭秋。

先是第一句,寒风来,而且是昨夜,何来感受河流?
.
第二句,一枝黄萼瘦如何表现满庭的秋意?

全诗跳跃得太厉害,昨夜的寒风——河流——花树(黄萼更是难解)——庭院,而且过度得很生硬

亦波的《双荷叶》给我的印象很深刻,这次的鉴赏能力让人吃惊


谢谢笑问天给予批评 :))
容我解释下:1.先是第一句,寒风来,而且是昨夜,何来感受河流?---------点明时间是清晨,回忆昨晚北风急劲,寒气充盈庭间小径,流是指寒气流,并非河流。
2.第二句,一枝黄萼瘦如何表现满庭的秋意?----------正是描写因风洌后只剩一枝弱小的黄花,更增加秋的萧索。同时又联系下句形成对比有赞菊花的精神的意思。
3.全诗跳跃得太厉害,昨夜的寒风——河流——花树(黄萼更是难解)——庭院,而且过度得很生硬---------------好象没什么跳跃吧?全诗就是清晨看庭前风后的景色而已。北风--寒气--菊花--最后句总括前面庭院的秋的萧索,满庭都是枯枝败叶一派寥落气息。

再谢谢指点,不能否认亦波的鉴赏能力 呵呵  徐老爱谬赞晚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11-13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汗!
这年头居然还有如此注意古诗的?!!!

惭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11-14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枝黄萼瘦

的句序是否可以调一下

那读起来可能更上口些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3-11-14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月瘦风清刀寒在2003-11-14 9:55:39的发言:
一枝黄萼瘦

的句序是否可以调一下

那读起来可能更上口些


谢刀寒君! 如果改了就出律了 :)  另外这两句是自己还满意的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11-14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六楼的看法
通篇有点生硬,三句“瘦”字,用在此处好象不太合理(虽有“黄花瘦”一说)
“满”字也感觉欠达意,白了点
不过意境很好,也下了点工夫,就是不够朗口
路过胡说  别在意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11-14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才就王国维的观点来看心若素兮这首诗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隔」与「不隔」的分别时,认为陶谢之诗「不隔」
如 「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他认为「不隔」能使人见到意象,便感到情趣。至于欧词的「谢家池上,江淹浦畔」二句就属「隔」的问题。其使意象难明,情趣失真。(朱光潜持有不同的看法,姑且不论。)
至于我所喜欢的「一枝黄萼瘦,寥落满庭秋。」两句,乃仁智互见问题,
黄萼零落,真足以说明深秋的萧瑟。反映空庭的寥寂!。在意象上也符「不隔」
之旨,融合了主观的情趣感受。「一枝黄萼瘦」非常顺口。「暗寒侵径流」确有斟酌的空间。
不好意思,陋见!陋见!请大家原谅不才的莽撞,关老爷面前耍「柴」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天台领先的地方门户服务平台
  • 客服电话:13968580055
  • 客服QQ:808508
门户服务
    

浙公网安备 33102302000043号


浙ICP备11032801号-2
 
天台之窗订阅号
天台之窗服务号
Copyright  ©1998-2024  天台之窗  Powered by  Discuz! X3.5    ( 浙ICP备11032801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