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新闻
商业信息
旅游
网友爆料
畅所欲言
爱心
摄影
戏曲
体育
诗词文学
情感世界
二手房源
家在天台
美容健康
二手市场
网友相约
亲子
电脑
招聘求职
休闲灌水
投资理财
打工生活
户外运动
帮忙
站务
精彩图文

很搞笑的东东

[复制链接]
查看: 1253|回复: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0-27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典二人转,让你一次笑翻天。 <br/><br/>二人转亦称“蹦蹦”,是在东北地区喜闻乐见,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长期以来深受东北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喜爱。它的唱本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充满生活气息。最初的二人转,是由白天扭秧歌的艺人在晚间演唱东北民歌小调(俗称“小秧歌”),后来,随着关内居民的增多,加上长期以来各地文化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二人转的内涵。在原来的东北秧歌、东北民歌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莲花落、东北大鼓、太平鼓、霸王鞭、河北梆子、驴皮影以及民间笑话等多种艺术形式逐渐演变而成。因此表演形式与唱腔非常丰富。在民间中流传着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传”的说法,可见“二人转”在群众中的影响之深。可以说,二人转最能体现东北劳动人民对艺术美的追求。<br/>看二人转的舞蹈,主要是看“三场舞”。艺诀说“头场看手,二场看扭,末场功夫全看走”,道出了“三场舞”的动态特征。“三场舞”的头场叫“清场”,属慢板节奏;描写姑娘出门之前的梳洗打扮,如理青丝,按鬓角,提耳环,提脖领,结扣,抻袖,整襟掸身,提鞋等,主要表现舞者的腕子功夫,以“稳中浪”见长。二场的秧歌动作较多,故称“秧歌场”,属中板节奏;表现姑娘走出家门,所走场图有“马分鬃”,“蛇脱皮”,“扑虎”,“掏灯花”,“滚席筒”,“卧鱼”,“绕8字等。也有在此加入”抢手绢“,”夺扇子“,“扑蝴蝶”等小情节来挑情趣,所以又称该场为“逗场”;其动态以“扭”为特征。三场是小快板的节奏的“旱船场”,又叫“圆场”;以女跑男追为线索,场图有“绕8字”,“龙摆尾”,“剪子股”,“搭手转”,“挎头转”,“摆尾”,“推磨转”,“靠肩转”,等;说“末场工夫全看走”看的是“转”中之“走”。 <br/>在长期的历史沿革中,“二人转”形成了许多程式化的舞段,如“梳洗篇’,”夸奖篇“,”路途景“,”观城景“,“观花”,“报菜名”,“开药方”,“对对联”,“猜谜”等。这些舞段一方面有助于观众进入特定情境而便于理解,一方面也使舞蹈形成相对稳定的表演风格。“二人转”舞蹈表演风格可概括为“稳、浪、俏、哏”4个字。“稳”是二人转舞蹈基础,艺绝说“安心浪,别连根晃”、“要想稳,脚下准”,说的是“浪”以“稳”为基础,“稳”以“脚下准”为前提。所以艺绝又说“只要脚下稳,才能唱的稳,站的稳,扭的稳”。作为“二人转”舞蹈美特征的“浪”,实际上指的是“活”,舞者要腕活,扇活,膝活,腰活,肘活。因此,要求舞者腕儿会压、翻、甩、绕、推、抖、掏;肩会提、供、晃、斗;腰能顺、顶、晃。有“活”才有“浪”,没有“浪”就没有二人转的舞蹈美,如观众所言,“三场不见浪,不如回家睡凉坑”。“俏”指的是二人转舞中的灵巧别致,动作优美,“哏”指的表演中的滑稽幽默。<br/>赶快安装U视客户端吧,安装地址http://www.uusee.com/zt/tuiguang ... amp;c=9&amp;d=0,精彩纷呈的让你得到全身心的娱乐,精彩的东北二人转,让你一次看不够!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7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很搞笑的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天台领先的地方门户服务平台
  • 客服电话:13968580055
  • 客服QQ:808508
门户服务
    

浙公网安备 33102302000043号


浙ICP备11032801号-2
 
天台之窗订阅号
天台之窗服务号
Copyright  ©1998-2024  天台之窗  Powered by  Discuz! X3.5    ( 浙ICP备11032801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